伊莉討論區

標題: GIGABYTE AERO 15 OLED搭載9980HK與RTX 2080之高效能創作者筆電 [打印本頁]

作者: windwithme    時間: 2019-9-4 03:09 PM     標題: GIGABYTE AERO 15 OLED搭載9980HK與RTX 2080之高效能創作者筆電

GIGABYTE筆電旗下兩個子品牌分別為AORUS與AREO
AORUS專注於電競遊戲市場,而AERO則是針對創作者市場
AERO 15在去年上半年度算是首款高效能定位的窄邊框筆電
在那之前許多品牌陸續推出窄邊框筆電也僅為Ultrabook定位
如果說2018年在輕薄高效能筆電主流設計為窄邊框的話
那2019年筆電新亮點可能是目前僅有三個品牌推出OLED螢幕筆電
本回要分享的就是AERO 15大改款的OLED最新版本
[attach]128612411[/attach]

首先看到AERO 15 OLED與外箱設計
採用比較有個性AREO英文字樣搭配黑橘配色的外箱
AERO 15 OLED分為黑色與銀色兩種,本篇測試為黑色款式
[attach]128612403[/attach]

A面採用整塊鋁合金CNC削切,大部分區域為黑色霧面
下方有個V字往左右延伸拉出的造型為髮絲紋路
這樣的設計讓A面增加線條感也讓外型看起來不會太單調
AERO字樣在開機使用時會有淡白色光增添質感
15.6吋機身尺寸為356(W) x 250(D) x 20(H) mm
實測重量約2229克,以外殼紮實程度與搭載高階硬體來看
AERO 15 OLED在面積、厚度與重量表現算是相當出色
[attach]128612404[/attach]

AERO 15 OLED打開後,B面與C面配置一覽
轉軸開合處在機身靠左右兩側,螢幕最大翻開角度接近130度左右
機殼本身組裝紮實度很夠,A面低於30度角以下會緩慢自動闔上的設計
[attach]128612405[/attach]

B面是AERO 15 OLED最大特色之一
上左右三邊為3mm極窄邊框是目前機種可看到最無邊框的設計
周圍有防壓邊條設計,避免蓋上螢幕時碰觸到C面機身造成受損
採用Samsung AMOLED 4K OLED面板為目前筆電市場最高階版本
此款筆電符合VESA Display HDR 400 True Black
每一台出廠時皆通過X-Rite Pantone校色程序並通過認證
Delta E < 1*最接近原始色彩的螢幕,通過德國萊因低藍光驗證
以上皆為了提供內容工作者不論是色彩或細節皆能有最佳的表現
[attach]128612406[/attach]

DELL、RAZER與AERO率先採用OLED的高階筆電,對烙印狀況可能會有疑慮
AERO 15 OLED背面採用特殊金鐘罩設計與隔離,可有效降低面板使用溫度
大幅減少長時間使用而造成烙印產生的面板特性,這點比其他品牌更為用心
依據以往使用經驗,亮面螢幕容易造成炫光但畫質清晰度高,霧面螢幕則相反
AERO 15 OLED選擇使用亮面螢幕,強調呈現螢幕上最佳畫質並避免霧面感
[attach]128612407[/attach]

C面除了鍵盤外都用黑色鋁質霧面的金屬材質,這部分與A面設計相同
孤島式鍵盤並支援RGB Fusion 2.0技術,標榜更漂亮的全彩背光
與全球最大鍵盤供應商Sunrex合作,讓敲擊手感更為紮實
個人實際使用鍵盤,以薄膜式來說確實有很好的敲擊手感
比起先前AORUS 15有明顯進步,甚至逼近Dell外星人機種
[attach]128612408[/attach]

C面上方有HD視訊鏡頭,在機面斜角往上拍攝,不會太過於拍到下巴特寫XD
實際使用有人臉追蹤功能,順暢度不錯但清晰度還有加強空間
擁有攝影機鏡頭蓋是其他筆電很少看到的設計,能提升使用者的隱私性
視訊鏡頭底下為電源開關,左右兩側長條狀為機身散熱孔位
[attach]128612409[/attach]

C面下方主要為觸控板,實際操作移動算是精準,左上有指紋辨識功能
左右兩方為硬體或規格相關貼紙,左下角強調產品為台灣製造
右方大貼紙為AERO 15 OLED強調硬體特色,貼紙較厚並用無殘膠好撕用料
[attach]128612410[/attach]
作者: windwithme    時間: 2019-9-4 03:20 PM

機身左方IO
左起 機身散熱孔 / HDMI 2.0 / DP 1.4 & USB 3.1 / USB 3.1 Gen1
Combo Audio / RJ45網路孔
由有線Killer Ethernet E2600與無線Killer Wi-Fi 6 AX1650網路晶片組成
其中AX1650支援最新802.11AX,也就是WIFI 6技術,最高可達2.4Gbps
[attach]128612470[/attach]

機身右方IO
左起 2 x USB 3.1 Gen1 / Thunderbolt 3 / SD Card Reader(UHS-II)
電源輸入 / 機身散熱孔
內建UHS-II SD讀卡機,最高可達300MB/s,筆電市場中算是蠻高速的規格
[attach]128612471[/attach]

機身後方
左右轉軸中央長條式散熱孔位,中央還有AERO銘版提升質感與辨識度
在散熱系統採用自家最新Supra Cool 2,具備71個葉片設計的雙風扇
5根散熱導管與11個進出風孔,標榜散熱能力比先前還提升達30%
[attach]128612472[/attach]

D面一覽,底部採用大面積與特殊造型的散熱孔設計
下方左右兩側為喇叭孔位,電池為內建式非快拆設計,容量為94.24Wh
薄型機身搭載8C16T i9-9980HK與nVIDIA RTX 2080 Max-Q高階硬體
詳細的溫度表現會在底下燒機測試做出詳盡的實測分享
[attach]128612474[/attach]

由於本篇主角CPU採用Intel Core i9-9980HK
搭配nVIDIA RTX 2080 Max-Q等高規格
右方為Chicony群光電子230W變壓器,實測重量約722克
高階筆電的變壓器瓦數會較高,體積上還算是便於攜帶
AERO專屬背包偏向商務質感,內部空間很大可以放許多隨身物品
[attach]128612475[/attach]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專屬軟體
開啟後第一個頁面Smart Dashboard
主要為系統監測、硬體型號與當下硬體使用狀態
螢幕右上方為AI軟體介面,透過Microsoft Azure雲端運算與學習
判斷使用者對於執行程式的特性,動態調整CPU與GPU的功耗
透過AI功能來優化硬體,對於執行程式能達到更好的效率
[attach]128612476[/attach]

Manager類似手機下拉快捷頁面
主要顯示目前使用功能狀態與快速開啟其他功能
[attach]128612477[/attach]

RGB Fusion 2.0技術,最高支援至1677萬色的Per Key RGB背光鍵盤
若非遊戲使用時也可以完全關閉,敲擊手感提升是此回讓人印象深刻之處
[attach]128612478[/attach]

風扇除了靜音、一般與遊戲模式之外,還提供深度模式
使用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在任何溫度下隨意設定風扇轉速
此外風扇轉速最高可手動調到6000轉
[attach]128612479[/attach]

最後Smart Utilities有關硬體更新資訊、系統備份、產品說明、問答等功能
GIGABYTE Control Center其實與AORUS Control Center版面幾乎一樣
雖然功能已經算很豐富且版面配置易上手,還是建議AERO該有自己的版面風格

Nahimic 3D音效軟體
這幾年測試過多款MSI電競筆電都採用此款音效軟體
介面跟功能已經更新過許多版本,算是功能很多的音效軟體
主要提供4種音場,再搭配3種功能來達到更豐富的細節設定
[attach]128612480[/attach]

AERO 15 OLED YA以CPU作為區分,有i7-9750H與i9-9980HK
YA皆搭載RTX 2080 Max-Q且其餘硬體相同,低一階XA搭載2070 Max-Q
本篇主角為XA最頂規版本,採用目前Intel筆電CPU最高階i9-9980HK
基礎頻率2.4GHz,最大超頻可達5GHz,不過這是指單一核心最高頻率
14nm製程,8核心16執行緒架構,TDP為45W
以下是CPU效能測試部分,開啟AI功能搭配全部預設值設定
效能對比機種是AORUS 5,配置i7-9750H與GTX 1660Ti
[attach]128612481[/attach]
作者: windwithme    時間: 2019-9-4 03:35 PM

CPU測試後面括號是與i7-9750H 6C12T 2.6~4.5G效能對比
CINEBENCH R15
CPU => 1477 cb (1123 cb)
CPU(Single Core) => 189 cb (183 cb)
[attach]128612607[/attach]

CINEBENCH R20.0
CPU => 3212 cb (2208 cb)
CPU(Single Core) => 446 cb (305 cb)
[attach]128612613[/attach]

CPUZ 1.89.1
單線執行緒 => 512.8 (479.6)
8C16T多工執行緒 => 4070 (3476.2)
Fritz Chess Benchmark => 47.81 / 22948 (42.97 / 20624)
[attach]128612614[/attach]

Geekbench 4
Single-Core Score => 5514 (5278)
Multi-Core Score => 27592 (21049)
[attach]128612615[/attach]

FRYRENDER
Running Time => 2m 28s (3m 13s)
x265 Benchmark 2.1.0 => 45.88FPS (37.05FPS)
[attach]128612616[/attach]

PCMARK10 => 5253
[attach]128612617[/attach]

基本上可以看到Intel第9代筆電款在6C12T與8C16T的效能差異
創作者筆電是要減少影音預覽、轉檔或2D平面視覺、3D影像的處理時間
2D部分會藉由CPU架構運算能力,加上時脈高低與核心數量來提升效能
上述有許多軟體對於CPU多工全速與影音轉檔的測試數據可以作為參考

儲存裝置內建2個M.2 SSD插槽
本款安裝Intel 760P M.2 PCIe 512G SSD
SSD測試部分 - CrystalDiskMark
Seq Read - 2417.0 MB/s,Write - 1560.1MB/s
AS SSD Benchmark - 2773
Seq Read - 2233.79 MB/s,Write - 1489.70 MB/s
4K - 64Thrd Read - 878.31 MB/s,Write - 811.00 MB/s
[attach]128612618[/attach]

市面上多數高階筆電都是採用Samsung或Toshiba SSD居多
此款Intel 760P規格讀取速度最高3230MB/s,寫入速度最高1625MB/s
若以單顆NVMe M.2 SSD效能來看,760P效能表現還算是中上水準
加上Intel長久以來經營的品牌形象與SSD產品線都有著不錯的口碑
AERO 15 OLED同樣標榜All Intel Inside,得確比其他品牌包含更多Intel硬體

近期nVIDIA針對內容創作者發表RTX Studio筆電,提供Creator Ready驅動
優化40款支援RTX的內容創作軟體,以下是RTX 2080 Max-Q 3D效能測試
安裝驅動版本為NVIDIA STUDIO DRIVER 431.70
SPECviewperf 13
解析度為1080P測試成績
[attach]128612619[/attach]

解析度為2160P測試成績
[attach]128612620[/attach]

以上SPECviewperf 13用1080P與2160P(4K)解析度做對比
可以看出若使用1080P效能表現會提升許多

SPECworkstation 3.0
解析度3840 x 2160,GPU改為RTX 2080 Max-Q
[attach]128612621[/attach]
作者: windwithme    時間: 2019-9-4 03:41 PM

[attach]128612711[/attach]

Geekbench 4
OpenCL Score => 26205
[attach]128612712[/attach]

創作者筆電若使用到3D繪圖的軟體,常需要OpenGL或CL效能
以上幾款軟體都是主要測試OpenGL或CL效能,有些繪圖軟體以前也聽過

接著是DirectX效能,也就是一般遊戲會運用到的3D技術
後方括號是與AORUS 5搭載Core i7-9750H與GTX 1660Ti做效能對比
3DMARK Fire Strike => 17516 (7997)
[attach]128612713[/attach]

FINAL FANTASY XIV : Shadowbringers
1920 X 1080 HIGH=> 15948 (10518)
[attach]128612714[/attach]

FAR CRY 5 極地戰嚎 5
解析度為1920 X 1080,將3D特效為高模式
內建測速軟體效能 - 已渲染幀數5878 (3187)
[attach]128612715[/attach]

基本上如果是1660Ti可以勝任多數遊戲1080P設定中等以上的特效
RTX 2080 Max-Q設定1080P多數遊戲可以到最高特效
若設定為UHD 4K解析度時,則建議特效在中等或以下會比較合適
AERO 15 OLED YA最高階搭載9980HK與RTX 2080 Max-Q
也是目前輕薄筆電中最高規格,當然擁有這類機種中最高效能表現
此外較入門AERO 15 OLED SA也有9750H與GTX 1660Ti的配置
所以上面測試對比也可以讓預算在較入門筆電的消費者多了解效能差異
nVIDIA近期更新436.02優化許多遊戲,有玩遊戲需求的也可以更新使用

燒機溫度測試
室內溫度約31度,進行Intel Core i9-9980HK散熱能力測試
風扇轉速一般模式下,CPU全速最高約3800~4100轉
運作LinX 0.7.1讓系統全速時 - 79~90,瞬間最高達95
[attach]128612716[/attach]

待機時風扇約2600~2800轉,此狀態下偏靜音聽不太到風扇聲
CPU全速時約3800~4100轉左右,機身噪音會較為明顯
其他幾款個人測試過的高階電競機種相比不算太大聲,約為中等以上的噪音量
9980HK TDP規格為45W,AERO 15 OLED散熱系統可壓制更高的TDP
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時脈約3.9~4.1G,TDP介於55~58W左右
若TDP接近60W時,則電壓會降到約0.8V,時脈約2.4~2.6G
當然LinX對Intel CPU來說算是非常嚴苛的大魔王級燒機軟體
其他燒機軟體重度負載大多只能達到45W,更不用說遊戲或其他用途會更低
所以在大多數軟體使用環境下,CPU全核心時脈應可以達到3.9~4.1G

FurMark主要為GPU RTX 2080 Max-Q燒機測試
GPU 1000MHz / MEM 6000MHz
雖然軟體無法測到GPU精準時脈,但對比先前測試過的MSI GS75
同樣搭載RTX 2080 Max-Q GPU,但時脈只有870MHz的效能還要再高一點
運作FurMark得到待機55度與全速77度
[attach]128612717[/attach]

LinX燒機時鍵盤約32~36度,上方約36~42度,左右出風口約36~42度
後方出風孔約38~48度,D面進風孔約33~45度,所以後方出風孔溫度較高
風扇全速時噪音會提升一些,不過由於是偏中低頻噪音
產生的噪音並不會讓人覺得太不舒服,全速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一般使用環境,如上網、看影片或聽歌等,系統低負載時聽不太到噪音

電池續航力部分,Microsoft Azure AI設定為Battery Save Mode
官方標榜最高可達8小時半電力,但可能用於一般文書處理或是上網瀏覽才有機會達到
實測使用Wi-Fi網路播放Youtube上DVD 480P影片,1小時後剩85%,2小時後剩69%
3小時後剩56%,5小時後剩21%,6小時後剩8%,續航力對長時間使用環境很出色

左邊AERO 15 OLED採用Samsung 4K OLED面板
右邊AORUS 5採用IPS面板,亮度調到差不多
可以看到兩種面板的發色調性明顯不同,細節也有不小的差異
左上湖水波紋跟AERO A面左邊草叢細節與色澤豐富度都是OLED勝出
[attach]128612718[/attach]

除了OLED面板色澤優勢之外,經過X-Rite Pantone校色
螢幕中照片與實物色澤相比看起來很接近,符合標榜的真實色彩
[attach]128612719[/attach]

總結GIGABYTE AERO 15 OLED YA(i9-9980Hk/RTX 2080 Max-Q)
具有特色與優勢的部份
1.ID外型設計與電競筆電明顯不同,擁有出色的外殼硬度與組裝質感
2.市面上最高階Samsung 4K OLED面板,並擁有三面極窄邊框設計與校色
3.導入Intel第9代8C16T Core i9-9980HK,大幅提升薄型筆電效能
4.薄型筆電設計最高可搭載至nVIDIA RTX 2080 Max-Q
5.功能豐富的GIGABYTE Control Center與Nahimic 3D音效軟體
6.支援Microsoft Azure AI動態調整發揮較佳的功耗與效率
7.Supra Cool2散熱系統採用雙風扇+5根熱導管+11進出風孔高規格配置
8.鍵盤擁有Per Key RGB背光,薄膜式設計卻有出色的按壓手感
9.採用支援802.11AX (WIFI 6)技術的Killer AX1650無線網卡
10.攝影機鏡頭蓋貼心設計,搭載高階硬體也有水準之上的電池續航力
11.最高階YA之外,還提供許多較入門與中階價位的創作者筆電型號

未來能夠再加強與改進的部份
1.亮面螢幕處於光線較亮的環境下,有些角度較易反光
2.WebCam解析度與畫質偏低,希望未來改款能再提升
3.喇叭音質在重低音效果與音場表現還有加強的空間
4.如果OLED版本能有少數幾款霧面螢幕讓消費者比較會更好

[attach]128612720[/attach]

效能比 ★★★★★★★★★☆ 93/100
用料比 ★★★★★★★★☆☆ 88/100
規格比 ★★★★★★★★★☆ 92/100
外觀比 ★★★★★★★★★☆ 90/100
性價比 ★★★★★★★☆☆☆ 75/100

AERO 15 OLED依硬體或價格由最高排序為YA、XA、WA、SA、NA
最新版本內建Intel第9代Core i7 9750H或i9-9900HK
顯卡也有GTX 1650、1660Ti與RTX 2060、2070 Max-Q、2080 Max-Q
另外也有新設計但非OLED的AERO 15,霧面Sharp 240Hz FHD IGZO螢幕
內建顯卡搭配GTX 1660Ti或RTX 2070可選擇
AERO 15 OLED從最入門台幣5萬初到14萬元,產品線豐富且涵蓋大範圍價位帶

大改款AERO 15在外觀擁有商務路線的設計,堅固的外殼與出色組裝質感
螢幕有多種面板可以選擇,並有三面超窄邊框、專業校色螢幕以及出色的鍵盤手感
內部硬體搭配也因等級不同而有不同的價位選擇,性能也可以取代同級電競筆電
如果是硬體配置與價格差不多的電競筆電,那新AERO 15的ID設計會更吸引我
希望明年如果AERO改款,可以再提升視訊畫質與喇叭音質,這樣會更為完善
以上是個人對於AERO 15 OLED YA硬體效能與大改款設計的心得,提供給有需要的網友做為參考

喜歡我的評測文章的網友歡迎到windwithme粉絲團按讚
以便更快得知個人最新的測試動態,您的回文與按讚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
作者: fhy7887    時間: 2019-9-6 09:50 PM

覺得很可以
作者: gon218    時間: 2019-10-13 10:28 PM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ustin.Jin    時間: 2021-1-23 11:32 PM

手邊有舊款的aero,新款走一個比較帥氣墊靜的風格也還不錯
作者: Austin.Jin    時間: 2021-1-23 11:33 PM

期待之後可以看到更簡約更好看的技嘉筆電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mail02.wahas.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