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白領哀史:日本的上班族面面觀
頁: [1]

行者武松 發表於 2012-9-17 10:39 PM

白領哀史:日本的上班族面面觀

白領哀史:日本的上班族面面觀                 ·雷海濤·  日本號稱是“中產階級”大國,大部分人是領取固定收入的公司職員,即“白領階層”。不少日本人常常自滿地說他們的貧富差距比歐美小得多,失業率低,社會安定。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從几個方面可以說明這一點。第一,戰后,日本在美國(確切地說應為以麥克阿瑟司令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部,即GHQ)的監督下,制定了“禁止壟斷法”,從而分化瓦解了大型壟斷公司。雖然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徹底地消除壟斷,但大大削弱了財富向個人(大財閥,皇室貴族等)的集中。第二,日本在1945年實行了“農地改革”,政府將集中在少數地主手中的土地買進再用低價賣給自耕農。此政策頗見成效,廢除了地主雇農制度,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第三,日本還在美國的幫助下,制定了各種稅法,其中有“所得稅法”,“遺產繼承稅法”等。按收入和財產的多少收稅,收入越多,納稅越多。在日本流傳著“有錢人過不了三代窮光蛋”的說法,即遺產繼承稅太高,光靠吃老本的話過不了三代就“坐吃山空”了。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日本產生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分子”。近年,憑借日元頻頻高漲之勢,日本的白領階層的平均收入可謂世界第一。日本人紛紛涌入世界各個旅游聖地,大量購買名牌貨和土特品。用一句日語的流行詞“金滿日本”來表達是再形象不過了。   但是這些都是外人看到的表面現象,日本的白領階層在國內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呢?讓我們從几個側面看一下。                 “通勤地獄”   “通勤”是上下班乘車的意思。在日本經常用“通勤地獄”這句話來形容上下班擠車之艱難。有些人也許不相信,在如此發達的日本,再不怎麼樣也不會比北京上海擠公共汽車差吧?假如你有機會來東京的話,我勸你一定要在早上七點到九點之間乘上電氣列車實地体驗一下“通勤地獄”。   近年,日本大城市的地價高漲,大多數的白領階層已無能力在市內購買或租借房屋,不得不轉向郊外。這樣就使得上下班高峰時的交通工具異常擁擠。初到東京的人都會覺得其交通的發達和方便,電氣列車,地鐵四通八達,列車時刻准確(一般不會相差30秒!),堪稱世界第一。但其舒適程度如何呢?百聞不如一見,讓我們看一下早晨高峰時的情景吧:   先看站台上,上車的和下車的相互交錯,人和人几乎是貼在一起走路,與其說是走路不如稱其為挪步更恰當。再看看車廂里,就象沙丁魚罐頭一樣,人們隨著列車的慣性有節奏地前擁后擠。令人驚奇的是在日本的列車里絕看不到有吵架的,也許是擠車擠累了的緣故,哪有精力去饒舌斗嘴?另外在日本很少看到讓座位的,誰搶到了座位,就象撈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樣,死抓著不放。愚妻身重時偶爾出門乘車,有時故意避開上下班高峰,指望能找到座位,但往往大失所望,坐著的人或低頭看書,佯作不見;或閉目養神,莫管他人瓦上霜。   記得兩年前,當時的日本首相宮澤喜一公布了要在本世紀末將日本建成“生活大國”,其中有一項就是徹底改善乘車擁擠的狀況,具体指標是實現乘車時可以自由讀報。因為目前在擁擠不堪的車廂里不要說讀報,就連32開的書本也翻不開,其艱難程度可想而之。   日本的白領階層就這樣開始了新的一天。                “過勞死”   過勞死在日語里是個比較新的詞,意為因過度疲勞而導致死亡。在計算機時代的今天,過勞有很大程度是精神上的疲勞所引起的。舉兩個例子:   前些年,松下電氣公司在職員的休息室里特意安置了一些橡膠制的假人,許多人不解其意,不知道是干什麼用的?原來這是公司給職員們出氣用的。你看這個,也許是對上司的工作安排不滿意吧,一邊指著假人,一邊念叨著上司的名字,污言穢語地大罵一通;你再看那一個,可能是剛挨了上司的訓,對著假人拳打腳踢,以解心頭之恨。   另一例是,一個在商社工作的職員因過度勞累得了急病,不愈而死。但因不是在工作崗位上死的,資方遲遲不肯拿出勞動災害撫恤金,遺屬打官司力爭,向法庭出示了死者護照上的出入國記錄。這時人們才發現死者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竟被公司派往國外出差達數十次!其中有兩次出差的間隔只有一天。雖說現在物質條件好,出門坐飛機,坐汽車,但精神上的壓力更加增大,因為交通工具的發達使得工作過程相對縮短,這就更要求人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這使我想起了一則豐田汽車的廣告:“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這句話的背后,不知有多少豐田汽車的推銷員馬不停蹄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大小道路上。                “兔小屋”   日語的“兔小屋”是“兔窩”的意思,日本人有時用這個名詞來形容日本住宅的狹小。當然,這一點不難理解。因為日本國土小,人口多,其平均人口密度是中國的2.5倍,大家擠在狹小的生存空間里,不僅不敢奢望擁有花園洋房,而且還要彼此和平共處,實在不是件易事。記得有人做過東西方人最喜歡哪句話的統計,其中,意大利人是“愛”,法國人是“度假”,而日本人則是“忍耐和努力”,聽上去有點象苦行僧的座右銘。   日本的住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單幢式的二層木制房,這種住宅相對來說比較寬敞(上下各30~50平米),但價格昂貴,一般在4~5千万日元(目前1美元約合100日元)以上,令白領階層望而卻步;另一種是公寓式住宅,3居室的一般在50~70平米之間。按4人標准家庭(夫婦加兩個小孩)計算,人均住宅面積在20平米以下,這在西方發達國家里中恐怕要算低水准了。   一般收入的日本人很少請別人來家里做客,更不要說舉辦什麼home party了,的確是沒有富裕的空間。日本人的不好客恐怕也是源出于此吧。   日本的白領們就是在這樣的生存空間里拼命地工作。他們實際上過得很累,很苦。因此去國外旅游是一種很好的解脫。到了國外,他們會覺得什麼東西都便宜,大買特買;住一流飯店,体驗一下在日本嘗不到的“貴族”氣氛。   現在,日本已在人均GNP上名列世界第一,但不少日本人仍然憂心忡忡,對前途抱有危機感,生怕“財富”在某一天化為烏有。大多數日本人心里很清楚,象他們的父輩那樣靠侵略擴張來增加生存空間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在這狹小的島嶼上不斷地“忍耐和努力”,才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出路。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